最后来看牙齿。
牙齿推算年龄,其实是比较复杂的。
如果没有法医人类学LV3.0的话,宋小慈可能只是浅尝辄止,但现在完全可以深度应用了。
“哦,第三磨牙都萌出了,长的厚实齐整,”宋小慈只是瞅了一眼,就知道了它的磨损程度。
第三磨牙是教科书上的说法,其实就是智齿,有的人会长出来,而有的人终身不会萌发。
教课书上说,智齿萌发的时间最早可以到十七岁,平均二十五岁左右,结合这人智齿的磨损度,不难判断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上。
牙齿的磨损有九级分度法和十级分度法,对于宋小慈而言,这要放在以前他会打退堂鼓,但现在在放大镜下,他观察每颗牙齿的磨损分级都是那样清晰可辩。
仅仅用了不到十分钟,就对所有牙齿的十度分级进行了量化打分,不用记录,他直接将所有牙齿的评分值记在脑海中。
记忆本就不差,有了影子助手,记忆能力更是如虎添翼。
有了数据,调出手机上的计算器APP,把这些数据一一输入回归方程,很快结论就有了。
“38.5岁”。
为了互为印证,他又用九级分度法,将观察到的数据一一输入回归方程,得到38.2岁这个结论。
一具完整的尸骨,推算年龄的骨块组合有很多种,最后的结论不是简单的取平均值,而是要有所取舍,辩证分析。
这个时候就要考验个人的修为了,所谓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如果用一个范围,比如35-40岁,其实是完全可以接受的,而且也是大多数法医的做法。
但在有了法医人类学LV3.0之后,宋小慈认为这种估算还是太粗糙了,简直有点儿戏。
经过反复演算以及综合其它骨块的情况之后,他最终将年龄锁定在38岁。
准确来说,他更倾向于年龄过了三十八岁一丁点,也就是三个月的样子。
但如果你给出一个38.3岁的推算,相信所有业内人士,都会认为你要么是神仙,要么就是精神病患者。
宋小慈既不想当神仙,也不想成为精神病患者,只想为找到尸源提供证据,少走弯路。
因此,他选择了尽量准确而不违和,但也要抛弃那种大概加估计的工作作风。
找到尸源,确定这人是谁,就能够回答骷髅提出的灵魂拷问:“宋小慈,你知道我是谁吗?”
无论怎样,他都要找到尸骨的真正身份,不然会睡不着觉的!
正在这时,独自搜寻的胡斌回来了,两手空空。
正好目睹宋小慈在研究颅骨,便道:“还没有看完?”
见熊照安也有询问的意思,宋小慈指指颅骨,“再看看里面的根絮,就差不多了。”
两人面现怪异,没想到这小子尸检和别人不一样,简直就是——昔日警察的裤子,格外多一条筋。
对于白骨而言,死亡时间判断,同样是个难点,甚至更难。
即便有了法医病理学LV3.0,宋小慈也只能判断,这副尸骨的死亡时间在五至七年之间,两年的容错误差,他不甘心。
好在,此时此刻,法医植物学LV3.0浮现在脑海,植物年轮回归方程,同样可以用到根系的生长周期推算。
就在两人迷惑的目光下,宋小慈将颅骨翻了过来,小心翼翼地将那团絮状根茎从枕骨大孔扣了出来。
一只手拿着放大镜,一只手拨拉着细茎,先点根数后看节。
这有点像农民数秧苗的动作,二十分钟之后,数完。
共计385根,最长的根茎生长到七节,短的也有三节,三分之一的末节刚刚萌发。
根据巴蜀地域、海拔、毛椒树所属亚种的生长周期,将根数、最长节数,以及末节的萌发率,统统代入植物年轮回归方程。
调出手机计算器APP,一番计算之后,得出结果。
结论:这团絮状根茎共计生长了2645天,换算成年限即为7年零3月。
也就是说,这人死亡了至少七年以上。
考虑到人死亡后,软组织腐败消融的时间,他觉得,死亡时间应该在七年至七年半之间。
解决了死亡时间的难题,宋小慈长嘘了一口气。
从勘查箱中取出两只检材瓶,正要取尸骨腹区下方的土壤,还有附近的对照土,就听二十几米开外两片儿警在喊。
“熊法医、小宋法医,你们过来看看,这里有情况!”
宋小慈放下瓶子和熊照安一起跑了过去。
就见山坎边的一处喇叭形洞穴处,插着一根骨头,一端在洞里,另一端露在外面。
“左腓骨,找到了。”宋小慈总算放下心来,看来主要长骨都齐了。
“这没什么,食腐动物的功劳。”熊照安也算是见过不少这种情况的。
黄胖子和周启明点点头,表示赞同。
周启明问黄胖子,“非洲大草原有秃鹫、秃鹳,还有彘狗,我们这一带有什么?”
“獾子,这玩意儿嗅觉特别灵,几里地外就找得过来,它们有多个巢穴,这里应该是其中之一。”黄胖子显然已经随乡入俗,对这一带很熟悉。
宋小慈将骨头从洞里取了出来,仔细检查。
果然,在两端的干骺面,都有嘶咬过的痕迹,应该就是獾子拖曳过来的。
只要没有人为痕迹,一切都不是问题。
看了看洞口周围,再没有其它骨头,宋小慈拿着腓骨往回走。
“叽叽叽……”
“唉哟,我的妈呀,快跑!”
有人正拿棒子往洞里戳,忽然一条长长的黑黢黢蹿了出来。
是一条大墨蛇,杯口粗,起码有五尺来长。
两片儿警拔腿就跑,等到其他人反应过来,蛇和两位小年轻都跑得没有了踪影。
“我的天,谁说里面住的獾子,好大的蛇啊!”远处传来片儿警的惊呼。
“废弃的獾洞,鸠占鹊巢,现在它归墨蛇了。”
黄胖子不以为然,跑个毛,城里的儿们就是娇嫩。
山里面蛇多,蜈蚣多,还有蚂蟥也多,见怪不怪,几个人很快从小小的惊吓中恢复过来。
回到中心现场,宋小慈很快采集了尸骨腹区的土壤,又在十米开外挖了一瓶对照土,贴上标签后放进物证袋里。
略一思忖,宋小慈提出自己对于尸骨的处理意见,“熊老师,我们将尸骨带回去吧,如果找到尸源,可以让家属领走,这里太偏太险了。”
熊照安同意,周启明也觉得这样最妥当,省得到时出了问题,还要往现场跑。
眼见尸骨检查得差不多了,终于忍不住,周启明提出两个关键性问题,死因和死亡性质。
这两个问题很重要,适用于所有死亡事件,公安机关真正关心的,这起死亡是否涉及犯罪。
死因和死亡性质紧密联系,互为因果,只有真正搞清了它们的来龙去脉,才能确定下一步的行动。
如果是刑事犯罪,比如杀人,刑侦部门就会强力行动起来,直到整个案件水落石出。
一起杀人案和一起非正常死亡,到了后面,两者调查的深度和广度,调配的资源,那是完全不同的。
熊照安这个时候沉默不语,如果说前面可以大概加估计的话,在这两个问题上,如果搞错就是大事情。
亲,俺心里实在没有数啊。
说实在的,要来真格的话,他心里完全就是浆糊,有点慌啊!
“今天是小宋的主场,还是你先说说吧!”果然姜还是老的辣,一个激灵就将球踢了出去。
“嗯,我有个初步的判断,不过还要进一步搜索,也许会有所发现。”
虽说心里已经有了七八分把握,但还要找到证据才行。
胡斌和熊照安一样,可谓半斤八两,心里同样充满了浆糊,他这个痕检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。
两人眼对眼,异口同声道:
“小宋法医,小心求证是必须的,你需要做什么,我们全力支持。”
“我要到那个沟槽里看看,”宋小慈拿手一指,斜坡延伸处逐渐汇聚成窄沟,里面填满了枯枝碎叶。
再往下就悬崖峭壁,云雾之中,阶梯下行的岩趸若隐若现。
脱了手套和鞋套,宋小慈向着一捆绳索走了过去。
“不用担心我,等会上来,哥们准备接收检材。”
攀岩绳到了宋小慈手里,变魔术似的,三两下散开,然后打上一个漂亮的安全结,将一端系在粗树的根部。
周启明本想制止,原因是上山的时候,他见宋小慈走山路并不是很利索。
但一见他如此专业的打结,就知道这小子会攀岩。
黄胖子也不放心,问道,“你学过攀岩?这可不是闹着玩的。”
宋小慈一挑眉,开玩笑,攀岩术LV2.5,相信在场除了他,还有谁有这个能力?
“放心吧,大学期间练的,没想到今天正好派上用场。”宋小慈心想,总不能说自己有个系统,然后得到了攀岩技能吧。
那样的话,别人只会说你脑子有病。
说话间,宋小慈两条腿穿进了柔软的挎垫中,将屁股固定好,一手抓紧绳索,一手控制上面的金属手柄。
沟槽的坡度至少在六十度以上,到了地方,他开始委身清理浮枝碎叶。
几分钟之后,还真有收获。
一张巴掌大的蓝灰破布,已经烂成网眼,不用说,这是蓝色牛仔裤多年降解后剩下的部分。
一只黑漆漆的破鞋底,两侧的鞋膀看样子烂掉了。
还有可喜的两样东西:一白一蓝的两只圆形瓶盖,大小和一元硬币差不多。
顺带的,又找到两块小小的跖骨。
沟底完全裸露,就这么点东西了。
沟槽到了悬崖边,众人看着雾气上下翻腾,生怕宋小慈掉了下去。
“拉我,”宋小慈带着这些东西,移动到众人跟前,两片儿警赶紧接下他手里的物品。
有人正想帮他解绳,被宋小慈制止。
他的眼亮了起来,盯着两瓶盖道:
“白色的是矿泉水瓶盖,这个蓝色的有点意思,让我来扫一下。”